hannah-wei-84051-unsplash.jpg

 

從誤打誤撞的自由接案狀態,到目前成立公司行號,雖然合作一些外發工作夥伴的整體比例越來越高,但,現階段仍不希望太快擴編請正式的員工,主要,當你是真正需要發薪水的人,考量的面向又會更多,不會因外在的虛榮,而無法了解現階段實際的狀況,快速擴編若整體營業額尚未達到一定門檻,最後各自分道揚鑣,反而是不樂見的狀況。(今天稍早去一家咖啡廳,就聽見某間公司的職員和外界的人抱怨公司裁員1/3,就像《創業維艱》一書所提到,有時候裁員後不只是裁掉的人怎麼看你,更重要的是留下來的人在觀察你對那些人的態度…)

 

好的,廢話不多說,今天想要來聊聊,這近兩年的獨立工作狀態,蔓蒂是如何持續吸收業界動態:

 

1. 過往良好合作關係的職涯圈

可以與過往共事過的職場友人進行交流,盡可能交錯不同職等/不同單位的互動,主要可以了解的業界面向也會更多元,尤其不同的職位所面臨到的狀況也會有所不同,偶爾也可聞到一些新的商機,或許可以為業績帶來新的動能,或者了解業界近期有哪些新秀(無論是個人或公司行號),觀察對方是讓您彷彿職場上,有彼此學習的對象時,相對也比較會有危機感,不會因為近期的狀況穩定,而有鬆懈的心態產生。 

 

 

2. 業界的指標性媒體管道

各行各業都會有專業性的指標媒體,如:廣告圈就有《動腦雜誌》、《Adm廣告雜誌》,除了會介紹國內外的近期新的趨勢、優秀的作品、人員上的晉升、產業上的併購…。

- 從優秀的作品上,可以觀察到是否曾有自己是否曾有尚未挖掘到的消費者洞察?現階段流行的軟體與平台,又有哪些新的技術應用?如果要使用有哪些單位現階段有教學?門檻是否很高?可以看到新的視覺呈現方式?諸如此類的問題,每當觀察到的時候,就會需要思考是否在現階段或未來其他產業的客戶,是否有機會切入或如何應用呢?

- 從人員到組織的調整,可以去思考大環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動?為什麼A公司和B公司要併購,是否有那些層面的考量,在客戶服務的速度上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的產業狀況?人才持續外流的狀況,那些名門公司如何留住好的員工,如果是未來我希望找優秀的人共同合作,我可以提供那些單位無法滿足的地方在哪裡?

 

打個比方,近期川普提升中國關稅從過去局部10%,一聲令下變成全部商品要提升到25%,雖然整個狀況這幾天尚未成真,但產業的趨勢的變動,其實對資源較鮮少的人,相對就是有利的狀況,

持續觀察各個單位的狀況,多少會有一些切入的幫助,自由接案者雖然沒有大公司跨國、跨組織、跨部門的整合資源,即便沒有辦法先知先覺,最起碼,不能讓自己淪為對產業動態不知不覺…。

 

3. 獨立門戶的經營單位

 自媒體當道同時碰上消費者端注意力稀少的時代,每個單位都期望能被看見, 小至個人,大至公司行號的經營者,拜科技所賜自立門戶的門檻又下修許多, 因此,當每個單位(個人)推出好的作品時,在社群平台上多半都會廣而告知,一來,可以招來更多新的關注,進而有機會為公司注入新的業績,又或者即便是個人職涯經營也能吸引到更多外部資源的關注,亦或是獵人頭的注目,有機會為下一個戰場做好鋪路的準備。

因此,這個時候您若要了解各個公司又有什麼新作、新經營方向,只要肯花一點時間觀察與挖掘,並非難事。

提供個人小撇歩,您可以造訪某些非公開的大型社團,例如廣告圈裡面有「廣告缺...廣告圈裡的缺」,裡面人數高達2.4萬人,換句話說,裡面聚集了台灣一流的廣告人才與公司,偶爾當他們要募集新人時,相對也會順勢推銷自己公司的作品,此時此刻,您的商業嗅覺相對就如反射動作般,了解那些是該納入觀察的清單;又或者社群操作為近年來的新工作取向,且相對門檻又低許多,許多社群工作者均會在「社群丼 social marketing don」裡分享自己的know-how,若您真的想要學習相關的資訊,但又苦無門路,其實,可以多花一點時間在裡面觀察,相信能持續更新自己對產業知識的新動態。

 

※因過去在廣告圈深耕,相關案例均以廣告圈做為列舉。

 

4. 第一線潛入實體活動

蔓蒂在過去時間上相對比較充足的時候,常常會定期強迫自己抽出時間,去參加業界的動態,無論是創業圈的聚會,甚至是成為FGD(焦點團體訪談)的一員,即便小至未來,若我要成為詢問的那一方,有哪些詢問方式也是值得學習的。

同時,也想了解近期在不同產業圈,他們陸續會推出什麼更新,又或者,想要知道那些早先遠比自己成功許多的個人與單位,他們有什麼思考模式,是我可以有改善空間的地方。

 

有時候,親近這些人並不是希望可以從他們身上得到什麼實質的幫助,即便只是一個觀念的轉變,都能讓你有新的啟發,進而在整體的工作狀態有所改善。

 

最後,提供個人的心路歷程,上述幾點相較其他吸收業界動態的部分,坦白說第一點的助益比其他方式會更少,如果你是以公司名義又會難度高,因為你所面對的人,現在即便你懷著當時交往的情誼碰面,但立場的確是不同公司互動,所以多半彼此會有一些考量,無法再像公司行號任職時,私底下的暢所欲言,這點是最初做為自由工作者轉向公司行號的面臨第一道關卡,也需要靠自己的調適慢慢克服。

 

這就是今天的分享,一個小小的讚就是對創作者最棒的鼓勵

 

arrow
arrow

    後廣告人生日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